4月26日,溫州市統計局發布一季度溫州經濟運行情況。數據顯示,一季度溫州實現生產總值1187.1億元,同比增長7.8%。一季度全市GDP增速分別高于全國和全省1.0和0.4個百分點,也分別高于杭州和寧波市0.4和0.2個百分點,全面實現開門紅。
市統計局副局長高順岳分析,今年我市著力改善營商環境,促進實體經濟發展,狠抓重點項目投資,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全力提高經濟運行質量。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呈現平穩增長、穩中育新、質量提升、開局良好態勢。從數據來看,第一產業增加值23.0億元,增長1.8%;第二產業增加值482.1億元,增長8.6%;第三產業增加值681.9億元,增長7.3%,產業經濟協同并進,工業生產形勢向好。
工業生產形勢向好
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,一季度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回升,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強。
數據顯示,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415.1億元,同比增長8.9%,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205.7億元,增長9.0%,增速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分別提高2.4和1.1個百分點,高于全省平均1.4個百分點,居全省第4位,比去年同期提升4位。
全市規上工業33個大類行業中,有28個行業實現正增長。電氣、鞋業、服裝、汽摩配和泵閥等五個傳統支柱產業實現增加值94.7億元,占規上工業比重46%,同比增長10.6%,高于全部規上工業平均增速1.6個百分點,其中泵閥、服裝、電氣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20.8%、12.2%和11.7%,比全部規上工業高出11.8、3.2和2.7個百分點。
今年以來,溫州工業產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先進制造業的拉動。一季度,高新技術產業、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1.2%、11.9%和10.7%,高于規上工業平均增速2.2、2.9和1.7個百分點。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.7%,快于規上工業增速4.7個百分點。
服務業成經濟穩定器
在經濟增長中,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帶動作用明顯。第三產業增加值已經明顯超越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。一季度,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81.9億元,同比增長7.3%,占GDP比重57.4%,拉動GDP增長4.1個百分點。
服務業中,我市信息技術、郵政、電信、旅游、文化等領域發展良好。信息傳輸、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代表的其他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.2%,郵政和電信業務量分別增長30.4%和96.6%;一季度旅游業持續增長,我市共接待國內外游客總人數2396.7萬人次,同比增長13.9%;實現旅游總收入259.7億元,同比增長19.3%;一季度我市電影院線票房達1.89億元,同比增長85%;觀影人數為471.4萬人次,同比增長76.2%。
另外,網絡購物、網上訂餐、智慧醫療、智慧交通等新業態快速成長,數字化、智能化生活方式漸成主流。一季度,我市實現網絡零售額330億元,同比增長24.5%,增速高于全省平均1.3個百分點;居民網絡消費額179.2億元,同比增長27.5%。網絡消費繼續帶動快遞業務較快增長。一季度,全市實現快遞業務量1.71億件,同比增長31.3%,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9.1個百分點。
外貿形勢持續回暖
出口一直是我市中小企業重要的銷售渠道。近年來,我市外貿形勢持續回暖。一季度,外貿進出口出現大幅增長,數據顯示,我市實現外貿進出口326.7億元,同比增長17.9%,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.3個百分點。其中外貿出口267.9億元,同比增長13.4%,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.7個百分點,我市外貿出口已實現了16個月的持續回暖態勢;外貿進口58.7億元,同比增長43.8%,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16.8個百分點。三項增速分別高于全省平均7.0、4.1和28.5個百分點。
進出口結構逐步優化。其中,機電產品是出口中重要的產品,一季度也呈現大幅回暖趨勢,其中出口額達126.4億元,增長15.6%,高于全部出口增速2.2個百分點。另外,我市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出口104.2億元,同比增長23%,從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口27.2億元,同比增長105.7%。(記者 林迎穎 通訊員 林亞敏)